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3 06:36
  • 97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首發)
朱曉雪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包山卜筮祭禱簡記載了三個年份的卜筮紀錄,關於卜筮祭禱簡的内容,研究者頗多,但在字跡方面的研究,僅李守奎先生對54支竹簡作了全面、深入地分析。[1]李先生判斷有理有據,字跡分類比較準確。但個別分類還存在一點失誤,我們試著作一些更正。
李守奎先生把26組卜筮祭禱簡字跡分爲A-G八種,每組文書可由一種至三種字跡組成,其中:
一件文書一種書跡,凡17件:205(A)、206(A)、 207-208(D)、209-211(B)、 216-217(B)、218-219(B)、 220(B)、221-222(F)、 223(F)、224(G)、 225(G)、226-227(G)、 228-229(H)、230-231(H)、 239-241(H)、247-248(G)、 249-250(B)。
一件文書兩種書跡,凡6件:197(A)/ 197 (B)-198(B)、199(A)/ 199 (B)-200(B)、234(G)/ 234 (D)-235(D)、242(H)-243 (H)/ 243(G)、245(G)/246 (D)、236(G)/236 (H)/236(G)、-237(G)/ 237 (H)-238(H)。
一件文書三種書跡,凡3件:201(A)/201(B)/201(C)-202(C)- 204(C)、212(B)/212(D)-213(D)/213 (B)/213(E)-214(E)/214(B)-215(B)/215(E)-215(B)、232 (G)/232 (D)/233(H) 。
為方便參看,我們將李守奎先生對簡文的具體分類列出:

A

(1)197開頭---- 197尾端“恆貞吉”
(2)199開頭---- 199尾端“恆貞吉”
(3)201開頭---- 201前半“乙未之日”
(4)205
(5)206

B

(1)197尾端“少又戚”----198結束
(2)199尾端“少外又戚”----200結束
(3)201中間“應會” ----201中間“躬身尚母又咎”
(4)209- 211
(5)212開頭---- 212中間“以寳家為左尹它貞”
(6)213中間“占之恆貞吉”----213中間“以其故敓之”
(7)214後半“迻應會之說”----215前半“盬占之曰吉”
(8)215尾端“期中有憙”4字
(9)216- 217
(10)218- 219
(11)220
(12)249- 250

C

(1)201後半自卦畫之後----204結束

D

(1)207- 208
(2)212後半“出入侍王”----213前端“躬身尚毋又咎”
(3)232尾端“躬身尚毋又咎”6字
(4)234尾端“躬身尚毋又咎”----235結束
(5)246

E

(1)213後半“迻古蔽”----214前端“峗山一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215中間“太、侯土”----215中間“既皆成”
(3)202反
(4)210中間“且外又不順”

F

(1)221- 222
(2)223

G

(1)224
(2)225
(3)226- 227
(4)232開頭---- 232尾端“盡集嵗”
(5)234開頭---- 234尾端“盡集嵗”
(6)236開頭---- 236中間“以上氣”
(7)236尾端“母又奈占之” ----237前端“與禱太”
(8)243後半“舉盬占之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 244結束
(9)245
(10)247- 248

H

(1)228- 229
(2)230- 231
(3)233
(4)236中間“不甘食舊不瘥尚速瘥”9字
(5)237後半“侯土” ----238結束
(6)239---- 241
(7)242開頭----- 243前半“以其故敓之”

在以上分類中,我們發現有以下幾點值得商榷的地方,下面依次說明:
一、A類與 D類可合為一類。
總體來説,這八組字跡中C、E、F、G、H寫法各有特點,字跡風格自成一類,相互間比較容易區分開來。A、B、D三種字跡書寫較爲規整,乍看有些相似,但是,根據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字的寫法,也可以將B類從中剝離。剩下的A、D兩種字跡,雖然可資對比的字相對較少,但仔細辨別可以確定二者實為一類。我們將這兩類的字形進行對比:

197(A)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99(A)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7(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12(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這兩類字“之”、“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出入”、“毋”寫法十分相似,“又” 及從“又”之字的折筆結構相同(207之“又”作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因為文字為補

中国历史故事谁编的好写

寫,空間狹小造成)。還有, A類和D類“嵗”字左上部均作交叉兩筆,此種“嵗” 字寫法比較特殊,與其他各類不同,可以作爲判斷此類字跡的依據。由此可見,A類和 D類應屬一類,下文我們稱之爲A/D類,這樣既可以保持李守奎先生的分類,又不至於因分類過多而造成混亂。
二、210“ 且外又不順”書寫風格與E類不同,應與210號其他簡文一樣,屬於B類。

210“且外又不順”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97(B)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99(B)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10-211(B)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17(B)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雖然210“且外又不順 ”與E類無法進行同字的對比,但E類書寫風格獨特,“筆畫枯細,似有刻刀”,[2]比較容易辨別。總體來説,210“且外又不順”較E類而言,更接近與B類字。並且,在210號簡中這幾個字與其他文字十分和諧,沒有顯得突兀而給人不協調的感覺,因此我們將其歸為B類。
三、202反 “新父既成,新母既成”不屬於E類,可歸入A/D類。

202反“新父既成,新母既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15(E)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97、199、 201(A/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5、206 (A/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2反“新父既成,新母既成”與之不類,雖然 202反字數較少,但還是可以與E類進行對比。比如“城”字,E類從“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而202反從“土”。二者“既”字寫法也有區別, 202反“既”字從 “食”,E類則從 “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2反的“新”字寫法獨特,不見於他簡,不過從 “成”字來看,其與A/D類“盛”字所從相同。並且“既”字從“食” 的寫法也與A/D類相同,因此我們將202反歸入A/D類。
四、2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传记

36-237
“毋又柰。占之,恆貞吉,疾難瘥。以亓古敓之。禱太”不屬於G類,而應歸入A/D類。並且,其後的“一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二字也應為A/D類。

236毋又柰……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45(G)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32(A/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34-235(A/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97(A/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1(B)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21-222(F)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30-231(H)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1-204(C)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13(E)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首先將各組“毋”字進行比較,C、E兩組雖然沒有“毋”字,但這兩組風格獨特, E組已如上文所說,C組“結構鬆散,筆畫誇張,異寫特別”, [3] 這兩組字跡容易辨別。C組“占”字口形内有橫劃,與本組有別; E組“禱”字與本組寫法不同。從“毋”字寫法來看,本組之字與A/D類最相近。因此我們將236-237“毋又柰。占之,恆貞吉,疾難瘥。以亓古敓之。禱太一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歸入A/D類。
五、246的 “以其故敚之”屬於G類,而不屬於D類。
246“以其故敚之”五字可以與G類完全對應:

246“以其故敚之”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27(G)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G類中“以”字寫法尤為特別,起筆拉的很長, “之”字寫法別具特色,不同於他組。相比之下,246的“以其故敚之”與G類幾乎沒有差別,將其歸入G類應無疑問。
六、224、 225的字跡不同,應分屬兩類,225屬於G類, 224則不屬於G類。
李守奎先生將224、 225同劃為G類,雖然224與225的某些字書寫的比較相似,如“於”、“為” 等字,但仔細比較,便可以發現二者的差別:

224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25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通過相同之字的對比,可以看出224、 225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不但字跡不相似,而且相同的字寫法也不同,如“辰”、“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所以二者應該不是一類。
再看224與 G類的對比:

224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G)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僅從“之”、“為”、“禱”等字寫法便可看出224與 G類的差別,224不屬於G類是可以肯定的。至於224的歸屬,從“於”(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的寫法來看,與B類(“於”作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最爲相似。但從“為”(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嵗”(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的寫法來看,與B類(“為”作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嵗”作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又有區別,我們將224定為J類。
225則還屬於G類:

225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G)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雖然225顯現的 G類風格不如226 -227等明顯,但其屬於G類應如疑問,225書寫時間為“東周之客之嵗”,其他 G類書寫時間均為“大司馬之嵗”,也許這一年的時間才使得抄寫者的字跡從不成熟轉爲成熟,書寫風格逐漸固定下來。
七、207分爲兩種字跡,前端“東周之客鄦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歸胙於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郢”與其後字跡不同,不屬於A/D類。

207 前端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7(A/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6(A/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從 “周”、“之”等字的寫法可以看出,207前端“東周之客鄦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歸胙於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郢”的字跡與A/D類不同。還有“胙”字,207前端作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而A/D類作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比較特別的是207前端“於”字左旁寫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寫法十分獨特,卜筮簡中僅此一例。因此我們將207“東周之客鄦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歸胙於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郢”另立為I類。
八、249反的字跡分組尚待進一步研究。

249反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17、249 (B)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從 “亓”字的寫法看,249反與 B類相似,但“不”字與B類寫法則略有不同。249反僅有五個字,並且書寫風格不突出,判斷其字跡歸屬尚有一些困難。我們暫將其單獨列出,定為K類,以待大家進一步研究。
順便一提的是,在李先生的分類中,205、 206需要特別強調。雖然205、206屬於 A類,但風格略顯獨特,值得注意。


不同

相似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5、206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97、199 (A/D)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從 “之”字的寫法以及整體特徵來看,205、 206似與A類不同:A類“之”字,②筆與④筆交叉點在④的終點,而205、206的“之”字,②筆與④筆交叉點並未落在④筆的終點,距離④筆末端尚有一段距離。並且從整體來説, A類字跡相對平直,205、 206則多有勾點。如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字、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字。
但是,205、 206中“嵗”、“為”、“於”的寫法,在結構上與A類相同,尤其是我們上文提到到的“嵗”字的寫法,做交叉的筆畫。從205、206和A類具有的同一性來看,也許是因爲使用不同筆具,或者書寫力度有所不同的緣故而造成字跡的不同。[4]並且二者的書寫時間相隔一年,書寫者的字跡可能也會有所變化。
此外,根據字跡分類李守奎先生還得出以下結論:
一、貞人文書不是貞人書寫的。同一貞人不同輪次的貞卜可以由不同的書手紀錄,同一輪次的貞卜也可以由不同的書手紀錄,同一書手可以為不同的貞人紀錄。
二、貞卜紀錄不一定有專職人員。有的卜筮文書的書跡與司法文書的書跡很相近,有的可能就是出於一人之手。在卜筮文書中,用 E種書體沒有寫過一篇完整的文書,這種書體與128號司法簡字跡相近,疑為一人所寫。B種書體又見於12-13 號司法文書。
三、三年内,只有B種文書貫穿始終,其他重復出現的書跡或出現在前兩年,或出現在在後兩年,也有只出現在一年中的。每一個時間單位内以一到兩種字跡爲主,同一天内的字跡不超過三種。
四、同一支簡可以由不同書手書寫,不同字跡之間,有的有標誌。有的標誌是符號,如197、 199、 201、 212、 214等;有的標誌是間距,如215、 243等。
五、同一天内由幾個貞人同時卜筮,幾位書手互相配合,有可能是爲了及時、準確記錄占辭和説辭,在占卜前就知道的前辭、貞辭以及占辭中比較固定的内容也先由另一個人寫好,這樣就會出現不同字體的相接。197、 199兩支簡書跡分界相同,232、 234兩支簡書跡分界也相同。201、 232都是以筮畫為界,大概就是這種情況的反映。
六、“迻”或“輿”他人之“敓”時,所迻敓辭常由不同的人書寫,如213“ 迻古蔽”、214“ 迻應會之說”,243的 “輿盬吉之說”等皆是。這種不同字體間的交叉或相接,可能是由卜筮程序決定的。
七、有些字跡的交叉是由另外的人修改造成的。如236至 237號簡“母又奈占之恆貞吉疾難瘥以亓古敓之與禱太”19字屬 G類字體,夾在H類字體中間,字形小,間距密,應當是後來修改所用的文字較原文多而造成的。另外,210號簡的筮畫不僅很小,且位於占辭之後,與其他五筮的筮畫都在占辭前不同。此筮畫前的“且外又不順”字體與上下不諧,與E類相近,疑也是他人的修改筆跡。
這些結論對研究包山卜筮祭禱簡十分有意義。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點認爲E類於簡 128是一人書寫的意見,似可再仔細考慮。此兩組簡文中“命”字寫法比較相似,但從其它可以比對的字來看,還是有差別的:

E類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28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E類“司”字最外面一筆比較圓滑(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而128則棱角分明(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E類“大”字上部左右兩筆呈正三角形(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而128“大夫”合文中的“大”旁上部左邊一筆比右邊一筆長出很多(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E類所從“危/坐”字右上角比較尖銳,且土形與土形上部比較靠近或連為一筆(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而128之字則呈弧狀,並且土形與土形上部不直接相連(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因此我們覺得E類與128不是一人書寫。
還有B類字跡與 12-13號簡的字跡也是有區別的,我們也略作對比。已有學者指出12-13號簡與126- 127號簡這兩組簡字體相同,均署有“大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痎內氏志”,應歸為一類,同屬一組。 [5] 這種説法是可信的,但是卻忽略了一個細節,那就是12-13號簡上的字應為兩人書寫,而126-127號簡也屬於此种情況,甚至更爲複雜,或為三人所寫,我們準備另文討論,這裏暫不詳述。我們僅選取 126-127中與 12-13同類的字跡來與B類對比,同樣 B類字跡我們也選取兩組,均為“東周之客”之年。

12-13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26-127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9(B)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12(B)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同一人書寫的簡文有時也會有細微差別,例如,筆畫有所增減、書寫異體字,但多數情況下抄寫的書寫習慣及用字習慣是固定的。我們

中华历史故事大全中国历史

每類選取兩組,這樣對比的結果會更爲可信。通過對比,我們看到:
( 1)12-13/126-127“周”字加“丿”筆,且比B類多一短橫。
( 2)B類“於”字比12-13/126-127多出一筆。
( 3)12-13/126-127“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字從人形,B類則從“木”。
( 4)12-13/126-127 “郢”字雖有與B類相似的寫法,但右下部土形多作 “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而B類則作“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
( 5)“夏”字, 12-13/126-127所從之“頁”為圓弧形,而B類則似折筆。
( 6)12-13/126-127 的“作”字所從的“乍”,竪筆只穿透下邊的短橫(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而B類的竪筆則將上下兩橫均穿透(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
由此,我們認爲B類與 12-13號簡應不是一類字跡。
以上就是我們對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的一點補充,在我們劃分的類別中應該還存在可以合併的同類字跡,只是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進行合併。
通過上文所引李守奎先生總結的七條結論,我們可以看到字跡分類對研究包山卜筮祭禱簡的重要性,可以說,字跡分類能夠爲卜筮祭禱簡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思考角度。例如李守奎先生發現簡文“前辭、貞辭、占辭、敓辭、記事辭、驗辭等内容區劃井然,與書跡的不同恰好吻合”,這個發現可以為解決“以其故敚之”屬於第一次占卜還是第二次占卜的問題提供幫助。
據我們統計,在由兩種以上字跡書寫且包含“以其故敚之”的四組簡文中,簡213、簡 243、簡246均在“以其故敚之”之後變換書寫風格,而簡 237“以其故敚之”之後僅書寫了5個字也轉換了書寫風格,並且,這 5個字和其後之簡文同為“舉禱”内容,可以說簡237也屬於在“以其故敚之”之後變換書寫風格。即使簡237不能作爲在“以其故敚之”變換書寫風格的例證,它也不能算是反證。那麽,從字跡角度來看,似乎支持“以其故敚之”屬於第一次占卜的觀點。當然,解決“以其故敚之”的歸屬問題更多地還是要從文義上去判斷,字跡只是一個旁證。
對卜筮祭禱字跡進行分析只是一項基礎工作,如何利用字跡分類對簡文内容進行研究、對卜筮過程進行復原,這才是更重的工作。上文我們已經舉了“以其故敚之”的例子,但我們還是面臨著很多問題,就像李守奎先生所問:爲什麽並不長的卜筮文書的書寫字跡如此複雜?爲什麽一件文書由兩人或三人書寫?爲什麽會交叉書寫?這些問題十分棘手,需要深入研究。而像“在占卜前就知道的前辭、貞辭以及占辭中比較固定的内容先由另一個人寫好”這樣的推測也需要進一步證實,因此我們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者對包山卜筮祭禱的字跡問題進行研究。
附: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

A/D

(1)197開頭---- 197尾端“恆貞吉”
(2)199開頭---- 199尾端“恆貞吉”
(3)201開頭---- 201前半“乙未之日”
(4)202反
(4)205
(5)206
(6)207前端“之嵗遠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08結束
(7)212後半“出入侍王”----213前端“躬身尚毋又咎”
(8)232尾端“躬身尚毋又咎”6字
(9)234尾端“躬身尚毋又咎”----235結束
(10)236尾端“母又奈占之” ----237前端“與禱太一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11)246前端“舉禱荊王” ----246結束

B

(1)197尾端“少又戚”----198結束
(2)199尾端“少外又戚”----200結束
(3)201中間“應會” ----201中間“躬身尚母又咎”
(4)209- 211
(5)212開頭---- 212中間“以寳家為左尹它貞”
(6)213中間“占之恆貞吉”----213中間“以其故敓之”
(7)214後半“迻應會之說”----215前半“盬占之曰吉”
(8)215尾端“期中有憙”4字
(9)216- 217
(10)218- 219
(11)220
(12)249- 250

C

(1)201後半自卦畫之後----204結束

E

(1)213後半“迻古蔽”----214前端“峗山一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2)215中間“太、侯土”----215中間“既皆成”

F

(1)221- 222
(2)223

G

(1)225
(2)226- 227
(3)232開頭---- 232尾端“盡集嵗”
(4)234開頭---- 234尾端“盡集嵗”
(5)236開頭---- 236中間“以上氣”
(6)243後半“舉盬占之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 244結束
(7)245
(8)246開頭“以其故敚之”
(9)247- 248

H

(1)228- 229
(2)230- 231
(3)233
(4)236中間“不甘食舊不瘥尚速瘥”9字
(5)237後半“侯土” ----238結束
(6)239---- 241
(7)242開頭----- 243前半“以其故敓之”

I

(1)207開頭“東周之客鄦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歸胙於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郢”

J

(1)224

K

(1)249反




[1]李守奎:《包山卜筮文書書跡的分類與書寫的基本狀況》,《中國文字研究》第一輯,大象出版社,2007年 9月,第63- 67頁。下引李守奎先生意見皆出自此文,不再注釋。
[2]李守奎先生語。
[3]李守奎先生語。
[4]可參看李松儒:《上博七〈武王踐阼〉的抄寫特徵及文本構成》一文中的相關論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9年5月18日。
[5]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大學出版社,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合集

1996年10月,第62頁。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藝文印書館,2003年1月,第118頁。
点击下载附件: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0766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900.html

以上是关于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朱曉雪:包山卜筮祭禱簡字跡分類再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9226.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 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 20
  21. 21
  22. 22
  23. 23
  24. 24
  25. 25
  26. 26
  27. 27
  28. 28
  29. 29
  30. 30
  31. 31
  32. 32
  33. 33
  34. 34
  35. 35
  36. 36
  37. 37
  38. 38
  39. 39
  40. 40
  41. 41
  42. 42
  43. 43
  44. 44
  45. 45
  46. 46
  47. 47
  48. 48
  49. 49
  50. 50
  51. 51
  52. 52
  53. 53
  54. 54
  55. 55
  56. 56
  57. 57
  58. 58
  59. 59
  60. 60
  61. 61
  62. 62
  63. 63
  64. 64
  65. 65
  66. 66
  67. 67
  68. 68
  69. 69
  70. 70
  71. 71
  72. 72
  73. 73
  74. 74
  75. 75
  76. 76
  77. 77
  78. 78
  79. 79
  80. 80
  81. 81
  82. 82
  83. 83
  84. 84
  85. 85
  86. 86
  87. 87
  88. 88
  89. 89
  90. 90
  91. 91
  92. 92
  93. 93
  94. 94
  95. 95
  96. 96
  97. 97
  98. 98
  99. 99
  100. 100
  101. 101
  102. 102
  103. 103
  104. 104
  105. 105
  106. 106
  107. 107
  108. 108
  109. 109
  110. 110
  111. 111
  112. 112
  113. 113
  114. 114
  115. 115
  116. 116
  117. 117
  118. 118
  119. 119
  120. 120
  121. 121
  122. 122
  123. 123
  124. 124
  125. 125
  126. 126
  127. 127
  128. 128
  129. 129
  130. 130
  131. 131
  132. 132
  133. 133
  134. 134
  135. 135
  136. 136
  137. 137
  138. 138
  139. 139
  140. 140
  141. 141
  142. 142
  143. 143
  144. 144
  145.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49
  150. 150
  151. 151
  152. 152
  153. 153
  154. 154
  155. 155
  156. 156
  157. 157
  158. 158
  159. 159
  160. 160
  161. 161
  162. 162
  163. 163
  164. 164
  165. 165
  166. 166
  167. 167
  168. 168
  169. 169
  170. 170
  171. 171
  172. 172
  173. 173
  174. 174
  175. 175
  176. 176
  177. 177
  178. 178
  179. 179
  180. 180
  181. 181
  182. 182
  183. 183
  184. 184
  185. 185
  186. 186
  187. 187
  188. 188
  189. 189
  190. 190
  191. 191
  192. 192
  193. 193
  194. 194
  195. 195
  196. 196
  197. 197
  198. 198
  199. 199
  200. 200
  201. 201
  202. 202
  203. 203
  204. 204
  205. 205
  206. 206
  207. 207
  208. 208
  209. 209
  210. 210
  211. 211
  212. 212
  213. 213
  214. 214
  215. 215
  216. 216
  217. 217
  218. 218
  219. 219
  220. 220
  221. 221
  222. 222
  223. 223
  224. 224
  225. 225
  226. 226
  227. 227
  228. 228
  229. 229
  230. 230
  231. 231
  232. 232
  233. 233
  234. 234
  235. 235
  236. 236
  237. 237
  238. 238
  239. 239
  240. 240
  241. 241
  242. 242
  243. 243
  244. 244
  245. 245
  246. 246
  247. 247
  248. 248
  249. 249
  250. 250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