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9-07 04:33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
河南大學文學院
清華簡《筮法》第十六節“戰”(簡24-27)中有如下簡文:
凡A,內勝外。凡A,外勝內。[1]
根據簡文中的“內勝外”、“外勝內”,可以看出這段簡文卜問的是戰爭之事,整理者認為:“內、外,指戰爭中我方、敵方。一說據《詩·魚麗》序鄭箋:‘內,謂諸夏也;外,謂夷狄也。’”[2]《筮法》第三十節《十七命》中記載的主要是占筮的命辭,這些命辭與《筮法》中記載的卜問之事基本上一一對應,[3]《十七命》中有命辭“戰”,與上揭簡文占勝負相符,整理者正是據此將上揭簡文命名為“戰”。[4]這也可以印證上揭簡文卜問的的確是戰爭之事。根據《筮法》的文例,緊接“凡”字之後出現的文字,表示的是需要卜問的內容,如第六節的“凡娶妻”之“娶妻”、第十節的“凡瘳”之“瘳”、第十一節的“凡雨”之“雨”等。[5]上揭簡文中的“凡A”之A當亦表示需要卜問的內容,也就是說,A當表示戰爭之類的意思。
A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整理者將A釋為“是”。戰國文字中的“是”字的確有這麼寫的,[6]而且《筮法》中就有這麼寫的“是”字。[7]這樣看來,整理者的意見似乎沒有問題。不過,A表示戰爭之類的意思,但“是”字顯然沒有戰爭之類的意思。那麼A該怎麼理解呢?整理者沒有對A作進一步的解釋。
戰國文字中有一類累加“丁”聲的“正”字,如: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陶文圖錄》3·151·2)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郭店簡《唐虞之道》簡3)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下部偏旁,《古璽彙編》3061)
我們認為A就是這類“正”字。A與上揭“正”字的差異,僅在於A所從的“丁”是勾廓的,而上揭“正”字所從的“丁”是填實的。戰國文字中的“丁”字有填實與勾廓兩種寫法,如: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陳逆簋,《集成》4096)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國差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集成》10361)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下部偏旁,侯馬盟書198:12)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下部偏旁,侯馬盟書16:15)
我們認為“A(正)”應讀為“征”,訓為征伐。“征”從“正”聲,“正”讀為“征”在語音上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也符合戰國文字的用字習慣。[8]征伐是“征”的常用義,不煩舉例。我們上文已指出,A表示戰爭之類的意思,將“A(正)”讀為“征”,訓為征伐,在語義上也十分合適。古書記載的命辭中有“征”,如《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四曰謀,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A為命辭,將“A(正)”讀為“征”,與古書記載的命辭吻合。
季旭昇先生有和我們類似的觀點,不過他認為整理者將A釋為“是”沒有問題,並進而將“是”讀為“征”。[9]就上古音來說,“是”為禪母支部字,“征”為章母耕部字,二字聲母同屬舌音,韻部陰陽對轉,古音的確不遠,所以,將“是”讀為“征”在語音上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將“是”讀為“征”與戰國文字的用字習慣不合,據我所知,戰國文

和中国历史有关的神话故事

字中“是”及“是”聲字似沒有讀為“正”或“正”聲字的例子。不過,戰國文字的情況十分複雜,有很多超出我們想象的現象,季先生的觀點依然有成立的可能。
戰國文字中累加“丁”聲的“正”字,我們上文列舉了三個,這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所有的這類“正”字。這三個字中,第一個為齊系文字,[10]第三個為晉系文字,[11]第二個出現於郭店簡《唐虞之道》中,據馮勝君先生研究,郭店簡《唐虞之道》是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12]也就是說,這類“正”字在楚文字中沒

关于中国历史的悲惨故事

有出現過,僅見於齊系和晉系文字。《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所收戰國竹簡上的文字,從整體上看無疑是楚文字,A作為累加“丁”聲的“正”字,出現於這些文字中,是不是很反常呢?答案是否定的。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所收戰國竹簡上的文字,雖然從整體上看是楚文字,但其中的某些文字具有齊系文字的特點。[13]如:《筮法》簡2中的“病”字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該字所從之“丙”與楚文字中的“丙”字不同,而與齊系文字中的“丙”字相似,楚文字中的“丙”字一般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包山簡31),齊系文字中的“丙”字或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筥侯少子簋,《集成》4152);《筮法》簡28中的“卒”字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該字與楚文字中的“卒”字不同,而與齊系文字中的“卒”字相似,楚文字中的“卒”字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上博簡《曹沫之陳》簡28),齊系文字中的“卒”字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郭店簡《唐虞之道》簡18);[14]《別卦》簡2中的“僕”字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該字與楚文字中的“僕”字不同,而與齊系文字中的“僕”字相似,楚文字中的“僕”字一般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上博簡《柬大王泊旱》簡20),齊系文字中的“僕”字或作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叔尸鎛,《集成》285.5)。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A作為累加“丁”聲的“正”字,出現於《筮法》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中西書局,2013年12月,第102頁。
[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02頁。
[3]

中国历史故事集体会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22頁。
[4]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02頁。
[5]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88、93、94頁。
[6] 參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48頁。
[7]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第154頁。
[8] 參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第297頁。
[9] 季旭昇:《清華四芻議:聞問,凡是(征)》,簡帛網2014年1月10日。
[10] 參孫剛:《齊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38頁。
[11] 參湯志彪:《三晉文字編》,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第462頁。
[12] 馮勝君:《論郭店簡〈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語叢〉一~三以及上博簡〈緇衣〉為具有齊系文字特點的抄本》,北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報告,2004年。
[13] 這一點已有學者指出,參簡帛網“簡帛論壇”中“暮四郎”網友的帖子“初讀清華簡(四)筆記”,2014年1月8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論壇”中“長沙傅”網友的帖子“《筮法》文字識小”,2014年1月9日。
[14] 《筮法》簡28中的“卒”字不只與齊系文字中的“卒”字相似,還與秦系、燕系文字中的“卒”字相似。考慮到我們列舉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所收戰國

中国历史热血故事

竹簡上的其他文字,具有典型的齊系文字的特點,我們將此“卒”字所具有的特點亦歸為齊系文字的特點。
点击下载附件:1299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672.html

以上是关于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劉雲:釋清華簡《筮法》中的“正”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10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