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清華簡七《趙簡子》云(釋文用寬式):
趙簡子既受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在朝,范獻子進諫曰:“昔吾子之將方少,如有過,則非子之咎,師保【1】之罪也。就吾子之將長,如有過,則非子之咎,傅母之罪也。今吾子既為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已,如有過【2】,則非人之罪,將子之咎。子始造於善,則善人至,不善人退;子始造於不善,則不善人至,善【3】人退。用由今以往,吾子將不可以不戒已!”【4】
整理者注“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云:
“(趙簡子)曾為晉國下軍佐、上軍將、中軍佐、中軍將,在晉國政治舞台上活躍四十餘年。從上下文意看,此時趙簡子為將已有很長時間,士鞅還健在,是他的上級,因此簡文反映的時代可能是士鞅為中軍將、趙鞅為上軍將的時候。‘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字係首見,由宀、黽、廾三部分組成。根據楚文字的用字習慣,此字也可以隸定作‘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分析為從宀、從龜、從廾三部分。‘黽’或‘龜’很可能是聲符,可以沿著這個線索去解讀。簡文中作將軍的限定語。一說‘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從蠅省聲,讀為‘承’,訓為‘繼’,受承指繼承,‘將軍’係動賓結構。”1
楊蒙生先生認為“簡文‘受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可能讀為‘受命將軍’,指趙簡子繼承父職而被命為將軍”。2程浩先生讀為“孟將軍”,認為“所謂‘孟將軍’或即‘上軍將’之別稱。”3
對於“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字,筆者在《釋楚簡文字中讀為“上”的“嘗”》一文中認為就是《廣雅·釋詁一》:“尚、興、轝、舁,舉也”的“尚”之或體,簡文中“尚將軍”也就是“上將軍”。4拙文發佈後,又有很多學者對此字進行了討論,如陳偉先生認為此字讀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画
為“命”,“‘命將軍’可能類似于命卿,是得到天子任命的將軍。”5另外有簡帛網-簡帛論壇《清華七〈趙簡子〉初讀》中的各家看法,許文獻先生《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一文臚列甚詳,茲不具引;許先生認為此字讀“裨”,訓作“副”或“偏”,“裨將軍”為傳世文獻習見之將軍稱號。6
首先說釋讀為“承將軍”或“受命將軍”是不合適的,因為從范獻子的話里可以看出,趙簡子這次擢升新職務之前,他已經做了很多年的將軍,如果這時候再說繼承將軍或受命為將軍已經毫無意義,與文意是不符合的
我要看中国历史故事
。所以,“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只能是趙簡子新任的官職名。
有學者明確反對“上將軍”之說,比如林少平先生說:
“晋國的六軍大體上分爲‘上軍、中軍、下軍、上行、中行、下行’。所謂‘將軍’是指‘將某軍’之義。《史記•趙世家》:‘趙朔,晋景公之三年,朔爲晋將下軍救鄭,與楚莊王戰河上。’據我個人考證,趙族所屬之軍爲晋國的‘下軍’。如國家多軍出戰皆是臨時指定某一位卿大夫統領,稱爲‘統帥’。以晋國的軍事制度,是不可能有‘上將軍’之類的軍職存在。”7
林先生認為晉軍中不可能有“上將軍”之類的軍職存在,可能也是諸家覺得簡文“上將軍”之釋有問題的主要原因,許文獻先生也認為“‘上將軍’之時代與性質,目前尚且有疑,恐亦非較好之解法。”但這實在是有可商的。
對於字形的分析釋讀,拙文中已具,這裡不再重複,主要想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一下“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釋讀為“上將軍”的可能性。
筆者認為有必要討論一下晉國三軍六卿(又稱“六正”,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的稱謂問題。李沁芳先生云:
“晉文公回國即位後始建三軍,創立六卿制。六卿既為軍隊將佐,又負責治理國家,掌管晉國政治、軍事和外交事務。晉國軍隊以中軍最為尊貴,其次為上軍,再次為下軍,晉國建立三行、新軍的時候也是遵循中、上(右)、下(左)的次序,中軍統領上軍,上軍統領下軍,推而下之。體現在六卿中其排序為: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其餘順推。本軍內部軍將領導軍佐。在遇到上級不同的命令時,應該服從本軍將佐。晉國六卿的任命遵循世卿世祿制、順次升遷、依次遞補、數個卿族輪流執政的原則,在這些原則的規定和協調下,晉國六卿在晉國各項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8
因為晉三軍六卿的將、佐是順次升遷、依次遞補、數個卿族輪流執政,所以林少平先生考證“趙族所屬之軍爲晋國的‘下軍’”之說殊不可據,隨著六卿的變動,為下軍將佐的可以擢升上軍將佐,為上軍將佐的可以擢升中軍將佐,并非一直固定於某一軍,趙簡子初為下軍佐,後來逐漸擢升至六卿中排第二位的中軍佐便是明證。
這裡面“中軍將”等名稱,在先秦典籍里不見,甚至找不到晉三軍六卿各卿官職的具體名稱,以《左傳》為例,一般敘述都是“某人將某軍,某人佐之”,如:
《僖公二十七年》:“乃使郤縠將中軍,郤溱佐之;使狐偃將上軍,讓於狐毛而佐之;命趙衰為卿,讓於欒枝、先軫,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
《文公二年》:“晉侯禦之,先且居將中軍,趙衰佐之。”
《文公六年》:“晉蒐于夷,舍二軍,使狐射姑將中軍,趙盾佐之。”
《文公十二年》:“趙盾將中軍,荀林父佐之;郤缺將上軍,臾駢佐之;欒盾將下軍,胥甲佐之。”
此類敘述尚多,限於篇幅不盡舉,其中的“將”是率領的意思,“佐”是輔助的意思,都是動詞,并不是官職名稱,也見不到其他典籍的具體記載,所以把“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釋讀為任何一個“某將軍”都是在推測,因為目前都沒有直接的文獻證據,只是要看哪個更具合理性。
《史記·齊太公世家》里最早使用了“中軍將”這個名稱:
“晉使郤克以車八百乘為中軍將,士燮將上軍,欒書將下軍,以救魯、衛,伐齊。”
這里面出現了“中軍將”,這個“將”明白地該是名詞,或者說是官職之稱了。而《左傳·成公二年》的相關記載是:
“郤克將中軍,士燮將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
還是老套路稱“將中軍”,“將”仍是動詞,并不說“中軍將”,可見“為中軍將”的說法是司馬遷的“發明”,可能他本來的意思是“作為中軍的將”,“中軍將”并不是一個官職名稱,因為在《史記》的其他敘述里,還是沿用《左傳》的那種記載格式,稱“某人將某君,某人佐之”,而且也沒有出現“上軍將”、“下軍將”之類的稱謂。後人稱“中軍將”、“中軍佐”等等
中国历史故事有声讲解
,并作為官職的名稱,應該就是沿用了司馬遷這個“中軍將”的格式而言的,明白并不是晉三軍六卿官職的原名稱。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閻沒、女寬對魏獻子(魏舒)說:“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杜預注:
“魏子,中軍帥,故謂之將軍。”
孔疏:
“晉使卿為軍將,謂之‘將中軍’、‘將上軍’。此以魏子將中軍,故呼為‘將軍’。及六國以來,遂以‘將軍’為官名,蓋其元起於此。”
根據杜預的說法,魏獻子的官職是“中軍帥”(《釋文》“帥,本又作率”),又不是“中軍將”了,與《史記》說法又不同;據孔穎達的說法,應該叫“將中軍”,簡稱“將軍”,就是後來所稱“將軍”的起源,所以《通典·職官十·將軍總敘》里說“晉獻公初作二軍,公將上軍,則將軍之名起於此也。魏獻子、衛文子並居將軍之號。”又與杜預的說法不一致,因為文獻中本來就沒有明確的記載,諸說異詞也很正常。
回到《趙簡子》簡文中,先拋開“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字不談,它里面出現的“將軍”這個詞語諸家似乎沒有什麼異議,也就是說,趙簡子這時候承擔的職務是“某將軍”,很顯然,晉三軍六卿的官職名里是有稱“將軍”的。實際上,根據古書記載,晉三軍六卿都被稱為“將軍”,銀雀山漢簡《孫子兵法·吳問》:
“吳王問孫子曰:‘六將軍分守晉國之地,孰先亡?孰固成?’”
整理者注:
“六將軍指晉國六卿。《墨子·非攻中》:‘昔者晉有六將軍’。孫詒讓《墨子閒詁》:‘六將軍,即六卿為軍將這也。’《淮南子·道應》:‘趙文子問于叔向曰:‘晉六將軍其孰先亡乎?’’高誘注:‘六將軍,韓、趙、魏、范、中行、智伯。’”9
《晉國史綱要》云:
“公元前633年,晉國作三軍,正式設卿,作為兼理軍民二政的第一級長官。卿每軍建正、亞二名,三軍凡六卿,卿又稱將軍。”10
據此可知,在先秦時期,晉國三軍的六卿都稱“將軍”是一種籠統的總稱,就是率領軍隊的官。但是再與《趙簡子》的記載并觀,就可以知道,趙簡子所受的“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顯然是一個具體的官職名稱,為六卿即“六將軍”之一,這個“某將軍”的“將軍”絕不能是一個籠統的稱謂,而是一個很具體的官職。
在具體官職稱謂上,孔穎達已經說“將軍”的名稱是來源於“將中軍”、“將上軍”之類的稱呼,故林少平先生說“所謂‘將軍’是指‘將某軍’之義”很正確,“將軍”即“將某軍”的“將”、“軍”,或者說就是“將某軍”的簡稱,但用為官職名則為名詞,並不是一種行為了。用為具體官職名的時候它實指的是“將”,不應該包括“佐”。
根據《趙簡子》可知,這個官職名是三個字,該怎麼稱?就以《史記》的“中軍將”為例,說“中軍將軍”很合理,可是四個字;說“軍將軍”三個字肯定不行,兩個“軍”犯複不辭,也無法知道是哪軍之將;三個字的名稱唯一合理的選擇只能是“中將軍”,“中”是“中軍”的省稱,早在殷墟卜辭里就有“王作三師右、中、左”(合集33006)的記載,還說“立事于南,右從我,中從與,左從曾”(合集5504),《甲骨學一百年》云:“‘右、中、左’即右師、中師、左師”。11右師、中師、左師可簡稱為右、中、左,中軍、上軍、下軍自然可以簡稱為中、上、下,這是自古有之的習慣,那麼三軍將軍的名稱應該就是“中將軍”、“上將軍”、“下將軍”。
以此類之,“佐”的具體官職名應該稱“佐軍”或“佐將軍”,從其也被統稱“將軍”以及後來地位類似的“偏將軍”、“左將軍”、“右將軍”之類的稱呼看,稱“佐將軍”的可能性最大,《左傳》敘述稱“佐之”的“之”就是指“將”即“將軍”,當然也有可能簡稱“佐將”。
那麼,晉三軍六卿的具體官職名稱本應該是:中將軍、中佐將軍、上將軍、上佐將軍、下將軍、下佐將軍。“將軍”、“佐將軍”是官職名,各有三個,為了具體,則必須根據其所在之軍而分別加中、上、下進行區別;因為他們都是軍中的統帥且名稱里都有“將軍”二字,故可統稱為“六將軍”。其中“中將軍”由正卿擔任,也就是執政卿,地位最高,“中軍之正卿是眾卿之長,稱‘正卿’、‘中軍’或‘元帥’。”12所以,說晉三軍里“不可能有‘上将军’之类的军职存在”的說法顯然不符合實際,只是它和戰國以降稱軍中最高統帥的“上將軍”不是一個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在這個問題上,筆者也曾經望文生義弄混淆了。
《趙簡子》整理者指出“簡文反映的時代可能是士鞅為中軍將、趙鞅為上軍將的時候”,看法應該是對的。李沁芳先生也指出“晉國六卿的任命遵循世卿世祿制、順次升遷、依次遞補、數個卿族輪流執政的原則”,晉三軍六卿的職位如無很特殊的情況,是可以根據各將、佐的變化(如死亡)而順推的。據《大國上卿:晉國諸卿家族史》一書所述,趙簡子(趙鞅)在六卿中的任職順序依次是:
約前527年,趙鞅任下軍佐;約前519年,為下軍將;前514年,任上軍佐;前509年,士鞅執政,趙鞅為上軍將;前501年,士鞅去世,荀躒執政,趙鞅任中軍佐。13
那麼,《趙簡子》中說趙簡子新任的官職“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就是上述官職其中之一,但絕不能是“佐將軍”,因為在這裡簡文要明確趙簡子的新官職,而“佐將軍”有三個,趙簡子就擔任過兩個,這樣說就明確;所以這個“某將軍”一定就是下將軍、上將軍這兩個將軍之一;可也不能是下將軍,因為范獻子已經說了趙簡子“將方少”的時候如何,“將長”的時候如何,“將方少”的時候是指趙簡子剛出任下軍佐時,這時候他還沒成人或剛剛成人,干了八九年;“將長”則至少是包括他為下將軍之時,這時候他應該已經長大成人,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并非其剛接任的職務,所以這些都可以排除。
再看時間,在晉定公三年(前509)的時候,因為中軍將魏舒(魏獻子)去世,晉國的三軍六卿重新調整,其排序如下:
中軍將:士鞅 中軍佐:荀躒
上軍將:趙鞅 上軍佐:荀寅
下軍將:韓不信 下軍佐:魏曼多14
這個時候,范獻子(士鞅)成為中軍將,也就是晉國的正卿。看看《趙簡子》中的記述可以知道,范獻子說了趙簡子三次“將”時間,這段簡文里的“將”都是“為將”的意思,所為的“將”即“六將軍”之“將”,是對六將軍的簡稱。上面說過,“將方少”的時候應該是他為下軍佐時,即為將的時候尚年少,那時候趙鞅剛剛出現在政治舞台,所以范獻子說“這時候你犯了過錯,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師保的罪過”;“將長”的時候應該是為下軍將、上軍佐的時候,此時他已經長大成人,仍然比較年輕,范獻子說“這時候你犯了過錯,也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傅母的罪過”;到了這次趙簡子為“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的時候,他不僅是成年人,且已經為將20年左右,所以范獻子說他“這時候你再犯錯誤,就不是別人的原因,而是為將的你自己有問題了。”
范獻子的資格比趙簡子老,而且現在他是中軍將、執政卿,地位比趙簡子高很多,所以他“諫”趙簡子的話里明顯地帶有教訓、敕戒的語氣,時間、官職、身份、場合都非常吻合;而到趙簡子為中軍佐時,范獻子(士鞅)已經去世,或者說趙簡子能擢升中軍佐就是因為士鞅的去世,自然《趙簡子》記載的故事不能發生在這個時期。
六卿(六將軍)的擢升規則,就是李沁芳先生所言“遵循世卿世祿制、順次升遷、依次遞補、數個卿族輪流執政的原則”:晉定公三年,時任中軍將的魏獻子(魏舒)去世,時任中軍佐的范獻子(士鞅)擢升中軍將,時任上軍將的智文子(荀躒)擢升中軍佐,時任上軍佐的趙簡子(趙鞅)則擢升上軍將,也就是上軍的將軍,官職名即“上將軍”——由此而言,“
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
將軍”釋讀為“上將軍”可能性仍然極大;而“孟將軍”、“命將軍”、“裨將軍”等等的名稱,用在戰國(包括)以後的軍職上也許可以,但用在晉三軍六卿的命名上,感覺都不太適當。
1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中西書局2017年,108頁注[一]。
2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石小力整理):《清華七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7-04-23.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3065227407873210/20170423065227407873210_.html
3 程浩:《清華簡第七輯整理報告拾遺》,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2017-04-23.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7/20170423070443275145903/20170423070443275145903_.html
4 王寧:《釋楚簡文字中讀為“上”的“嘗”》,復旦網2017/4/27.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14
5 陳偉:《也说楚簡從“黽”之字》,簡帛網2017-04-29.http:
中国历史著名人物故事
//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792.
6 許文獻:《清華七〈趙簡子〉从黽二例釋讀小議》,簡帛網2017-05-08.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01
7 《清華七〈趙簡子〉初讀》39樓發言,簡帛網-簡帛論壇,發佈日期:2017-05-07.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9&page=4
8 李沁芳:《晉國六卿研究·中文摘要》,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6月,1-2頁。
9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銀雀山漢墓竹簡[壹]》,文物出版社1985年,30頁注[二]。
10 李孟存、常金倉:《晉國史綱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25頁。
11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492頁。
12 《晉國史綱要》,225頁。
13 虎公(是非歷史):《大國上卿:晉國諸卿家族史》(電子書pdf版),愛分享網http://www.ishare5.com/5386547/,455頁。
14 《大國上卿:晉國諸卿家族史》,419頁。
点击下载附件: 1784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doc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167.html
以上是关于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王寧:史說清華簡七《趙簡子》中的“上將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