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 固始,汝南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9 23:2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南寧沛鴻民族中學)
淮陽一地,西漢時從高帝至宣帝,幾經郡國更替。其沿革如下:
高帝十一年,置淮陽國;惠帝元年,淮陽國除;高后元年復置淮陽國,八年,國除為郡;文帝四年復置淮陽國,十二年復為郡;景帝二年,復置淮陽國,三年除為郡;宣帝元康三年復置淮陽國,此後未再為郡。[1]
東漢時沿革如下:
建武元年九月封劉更始為淮陽王,十二月劉更始被殺,因此淮陽仍為郡;建武十五年封皇子延為淮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則淮陽于建武十五年至十七年為公國,十七年後為王國;建武三十年,汝南郡長平、西華、新陽、扶樂來屬;永平十六年,淮陽國除為郡;建初四年復置為國,以汝南新安、西華益淮陽;章和元年除為郡;章和二年改淮陽為陳國;永元十一年,陳國削西華、項、新陽三縣;永元十二年至永初七年間,又削圉、宜祿、扶溝三縣;元初六年,國絕;永寧元年,紹封陳王羕之子崇為陳王;建安二年,袁術殺陳王寵,陳國除為郡。[2]
如今《肩水金關漢簡(壹)》刊布,淮陽簡頗多,淮陽郡簡與淮陽國簡俱見。現將《肩水金關漢簡(壹)》[3]所見“淮陽簡”羅列如下:
戍卒淮陽郡城父邑楊里□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1:31
淮陽郡新郪多積里陳廣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2:2A
淮陽新郪陽安里卜免 73EJT2:71
淮陽郡新郪陰里黃得 73EJT2:72
淮陽新郪親□里陳橫 73EJT2:73
淮陽新郪當市里周餘 73EJT2:74
戍卒淮陽郡譙西成里黃始 金城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4:15
淮陽壽陽里董方年卅字子侯 乘泭入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4:17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淮陽國圉□□里公乘孟漢年卅一 庸同縣朝陽里公乘朱害年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

95分钟看完中国历史故事

EJT4:109
戍卒淮陽郡譙胡里上造喬相年廿六 庸同縣童光里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5:36
戍卒淮陽郡傿北張里陳福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7:7
戍卒淮陽郡傿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7:96
戍卒淮陽郡長平夕陽里不更何生年廿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9:6
戍卒淮陽郡西釜田里不更蔡樂年廿三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9:45
田卒淮陽郡固始步昌里上造朱寬年廿五 73EJT9:83
戍卒淮陽郡城父邑道成里李王年廿四 (竹簡) 73EJT9:113
淮陽郡古始大安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9:253
淮陽國始昭陽里郭賢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10:41
葆淮陽國陽夏北陽里公乘張不武年廿三長七尺二寸黑色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10:118A
淮陽西猛里公乘尹自為年廿二歲長七尺二寸黑色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史刑年廿八歲 73EJT10:190
戍卒淮陽郡西華南川里不更周充年廿三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73EJT10:294
其中,簡文明確為淮陽郡者十三簡,淮陽國三簡,未言郡或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介绍

國者五簡。然而,淮陽國三簡中,一簡簡文為:淮陽國始昭陽里郭賢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檢《漢書·地理志》(以下簡稱《地理志》)與《續漢書·郡國志》(以下簡稱《郡國志》),淮陽(陳)國並無地名曰始或始昭,淮陽旁郡也無此地名。不過,淮陽有固始縣,可見於《地理志》。上引諸簡中即有“田卒淮陽郡固始步昌里上造朱寬年廿五”。固始,亦可見於《郡國志》,為侯國,屬汝南郡。簡中所見固始,前冠淮陽郡,而淮陽郡國相襲,由此可推知,漢簡中淮陽郡固始即《地理志》淮陽國固始。由於“國”與“固”字形相近,極易書寫訛誤,因而簡文“淮陽國始”應為“淮陽固始”之誤書或誤釋。 另外,“淮陽郡古始大安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
”也應屬類似情況,“古始”應即“固始”。 則可明確淮陽國簡實僅有兩簡。
簡文中未言郡或國五簡中,有T2:71、T2:73、T2:74三簡涉及淮陽新

中国历史笑话故事

郪,從簡文結構上看,應與“淮陽郡新郪陰里黃得”簡同為一冊,則此三簡亦為淮陽郡簡。另兩簡則難以判斷。
以上簡中,淮陽郡下有縣邑:城父邑、陽夏、新郪、譙、固始、傿、長平、西華;淮陽國下有縣邑:圉、陽夏。然檢《地理志》,城父邑、譙屬沛郡,新郪、長平、西華屬汝南郡,傿屬陳留郡,僅固始、圉、陽夏仍屬淮陽國。《郡國志》城父屬汝南郡,新郪改為宋公國屬汝南郡,固始為侯國亦屬汝南郡,譙屬沛國,圉屬陳留郡,傿(鄢)屬梁國,長平、陽夏仍屬陳(淮陽)國。
聯繫上述郡國沿革可知,所見淮陽郡簡中,淮陽郡城父簡,淮陽郡新郪簡,淮陽郡譙簡,淮陽郡傿簡,淮陽郡長平簡,淮陽郡西華簡,皆為西漢簡。另,固始,《郡國志》自注曰:“故寢也,光武中興更名。”[4]又《漢書·李王鄧來列傳》有言:“光武即位,征通為衛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農。”[5]後世學者大多認為,光武帝更名實為合併淮陽固始與汝南寢(浸)縣而為固始侯國。[6]則固始自建武二年起為侯國,且歸屬汝南郡,不應有淮陽郡固始。因而,所見淮陽郡固始也應是西漢簡,唯淮陽國簡無法確定時代。所見西漢簡年代當在宣帝元康三年之前。
又,《張家山漢墓竹簡·奏讞書》有“淮陽守行縣掾新郪獄”一句,可知新郪在漢高祖六年時便已屬淮陽[7],其歸汝南郡,當在宣帝元康三年復置淮陽國之時。而長平之歸汝南郡亦在元康三年,對此學者已有論述。[8]由此觀之,所見其他縣邑歸屬他郡也應在元康三年復置淮陽國之時。由此可見,宣帝元康三年復置淮陽國,並非全以淮陽郡為之,而是已將部分縣邑就近劃歸旁郡。[9]
周振鶴先生《西漢政區地理》“淮陽國沿革”一章曰“《漢志》淮陽國有陳、苦等九縣。宣帝元康三年至成帝元延末年的淮陽國與《漢志》所載相當(樂平當為鄉聚,可略而不記);文帝十二年至宣帝元康三年之淮陽郡(國)比《漢志》淮陽國多一長平縣;惠帝元年至文帝十一年之陳郡(淮陽國)又多襄邑、傿、寧陵三縣。”[10]今以《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簡文觀之,文帝十二年至宣帝元康三年之淮陽郡(國)比《地理志》淮陽國至少多有城父邑、新郪、譙、傿、長平、西華六縣邑;而傿縣之最終歸屬陳留郡則晚至宣帝元康三年。
“汝南郡沿革”一章曰:“宣帝元康三年得淮陽郡長平縣。”[11]今簡文可證其是。然以理度之,新郪、西華亦應與長平同時歸汝南郡。如此,則“《漢志》汝南郡領三十七縣,逆推之,知武帝元朔五年以前之汝南郡境東、北、西皆循《漢志》汝南郡界,唯南界無弋陽、期思,西北無定陵、長平。”[12]之說恐非;彼時汝南郡西北非唯無定陵、長平,亦無西華;東北無新郪。
“梁國沿革”一章曰:武帝元朔中“梁所削八城,其五城當入沛,即《漢志》沛郡西北瀕梁之譙、酂、芒、敬丘、建平。……梁所削之其他三城,只能作一推測:一為《漢志》山陽之薄縣,一為陳留之傿、寧陵;傿、寧陵二縣地處《漢志》淮陽與梁國之間,當即文帝簡益梁的淮陽三城之二,至此又削畀陳留。”[13]今由簡文可知,譙縣並未由梁國直入沛郡,而是由淮陽而入,至元康三年方為沛郡屬縣。而傿縣亦未由梁國直入陳留郡,而是由淮陽歸陳留。由此,梁國所削八城之名目及歸屬流向似可再商。
查《中國歷史地圖集》可見,漢簡得見淮陽郡所有而《地理志》淮陽國所無六縣邑皆在淮陽郡與旁郡交界地帶。城父邑、譙縣即在渦水西岸,淮陽與沛郡交界地帶;新郪、長平、西華亦在淮陽與汝南郡交界地帶,新郪在潁水東岸,長平、西華在淮陽西南,洧水與潁水交匯地區;傿縣則位於淮陽東北,亦在淮陽與陳留郡交界地帶。[14]由此可推測,元康三年之前淮陽郡東南有城父邑、譙縣而與沛郡或以渦水為界。元康三年,淮陽置為國時,淮陽郡渦水西岸之地或盡入沛郡。元康三年之前淮陽潁水東岸有新郪、長平、西華與汝南或以潁水為界。
同為置淮陽國,文帝時割旁郡以益淮陽,宣帝時割淮陽以益旁郡。由此亦可窺見文帝至宣帝間地方勢力與中央勢力之消長。另《漢書》言宣帝愛淮陽王[15],然由簡文所見,亦可知其對淮陽王實不乏防範之心,並未徇私。
(編者按:[1]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第41—42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2]李曉傑《東漢政區地理》第29—32頁,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3]釋文依據張俊民先生《〈肩水金關漢簡(壹)〉釋文》,簡帛網,2011年9月2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55
[4]司馬彪 撰 劉昭 補注《後漢書志》,《後漢書》(第十二冊)第三四二四頁,中華書局,1965年5月
[5]范曄 撰 李賢

秦始皇中国历史故事网

等注《後漢書》第五七五頁,中華書局,1965年5月
[6]錢林書《〈續漢書·郡國志〉校釋》第80頁,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
[7]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第99頁注釋﹝一﹞,文物出版社,2006年5月。
[8]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第42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9]陳直先生據長平縣情況亦有此推論,見《漢書新證》第二二〇頁,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三月第二版
[10]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第42—43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11]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第43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12]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第43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13]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第57—58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14]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第19頁
[15]可見於《漢書·元帝紀》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799.html

以上是关于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固始-《肩水金關漢簡(壹)》所見淮陽簡;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16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