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原文,标题,初讀,清華,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29 15:3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昨日在網上看到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所作的清華簡釋文,初讀之下,有一些想法,不揣淺陋,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下面先列出本文所要討論的相關文段:
《尹誥》:執(摯)曰:“句(後)亓(其)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賚)之,亓(其)又(有)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夏)之【3】金玉日(實)邑[1],舍之吉言。”乃至(致)眾于白(亳)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中)邑。【4】
《祭公之顧命》:公曰:“於(嗚)虎(呼),天子,不(丕)則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寅)言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哉)。女(汝)母(毋)以戾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茲)辠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辜)【15】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亡)寺(時)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遠)大邦,女(汝)母(毋)以俾(嬖)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禦)息(疾)爾(爾)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莊)句(後),女(汝)母(毋)以少(小)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謀)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敗)大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作),女(汝)母(毋)以俾(嬖)士息(疾)夫〓(大夫)卿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理?),女(汝)【16】母(毋)各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家)相而室,肰(然)莫血(恤)亓(其)外。
廖名春先生《清華簡〈尹誥〉篇補釋》說:“簡文‘其有夏之[金]玉實邑,舍(予)之吉言’,是說夏桀貪婪吝嗇,其金玉財寶滿城,卻不能‘賚之’於民,分財於眾,給予民眾的惟有‘吉言’,一派不見實惠的空頭好話。這正是其‘絕其有民’的表現。”[2]
我們以為這個解釋不符合文意,觀上下文,此處“執(摯)”是在為湯出謀劃策,並非在譴責夏桀的行為。今按:言,疑讀為焉。《詩·小雅·大東》:“睠言顧之,潸焉出涕。”王先謙《集疏》:“《荀子·宥坐篇》引《詩》,‘睠言’作‘眷焉’,‘潸焉’作‘潸然’,亦魯異文。”《後漢書·劉陶傳》引此作“睠然顧之。”從音理上看,言,疑母、元部;焉,影母、元部,二字音近可通。從句法上看,“睠言”與“潸焉”為對文,“言”與“焉”實乃同義互用。《尹誥》該句當斷讀作“舍之,吉焉”。
由此我們懷疑《祭公之顧命》“不(丕)則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寅)言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哉)”之“言”,或亦當讀為“焉”。下文“汝毋以……,毋以……”系申述此處的“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寅)言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哉)”。如果將“言”作為言語理解,那麼就與下文所述內容不符。而解作語助詞“焉”,則與下文內容符合無間。
另外,我們懷疑上引《祭公之顧命》“戾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茲)辠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辜)”之“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當讀為災,此四字乃同義或近義詞疊用。“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字在清華簡《祭公之顧命》中六見,均用為語氣詞“哉”。哉、災均屬精母、之部,音同。有兩種可能:“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字如果本來就是“哉”字,那麼我們以為在此處可以通假為“災”;如果該字本是另一字而在《祭公之顧命》中用為“哉”,那麼我們以為在此也可以讀為“災”。《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下》:“夫有世義者哉”,孔廣森《補注》:當為禍烖之烖。阮元注引王引之說亦讀為烖。[3]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张三丰

又,“大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作)”之“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當釋為慮。筆者現在尚未見到圖版,但從該字的隸定形體來看,當與上博五三德2號簡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為同字。郭店老子甲1號簡“絕偽棄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之“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
”字,亦當為同一字,該字裘錫圭先生在《郭店楚墓竹簡》的按語本釋為“詐”,[4]後來裘先生在《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絕偽棄詐”》一文中認為以從“虘”聲爲前提的、把此字釋讀爲“詐”、“作”或“怚”的各種説法都站不住,只能把“虘+心(上下結構)”釋爲“慮”或視爲“慮”的誤字。[5]李零先生則以為,上博楚簡“僞詐”,寫法正與這裏的寫法相同,絶不可能讀爲“僞慮”。[6]陳偉先生則指出與《老子》此字寫法相同的上博竹書《三德》15 號簡原釋爲“且事不成”的“且”,應改釋爲“慮”,進一步認爲裘錫圭之説可信。[7]故該字當釋為慮。另外,郭店簡《緇衣》引《祭公之顧命》此句云:“毋以少(小)𢘓(謀)敗大

中国历史上吃人肉的故事

41164;(圖)”,字作“圖”,意為圖謀,亦可證此處當讀為“慮”。
(編者

古代中国历史故事书籍

按:[2]廖名春《清華簡〈尹誥〉篇補釋》,清華大學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722, 2011-1-5.
[3]轉引自《故訓匯纂》346頁。
[4]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113頁。
[5]裘錫圭《糾正我在郭店〈老子〉簡釋讀中的一個錯誤——關於

中国历史鲜为人知的故事

“絕偽棄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6]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15頁。
[7]陳偉《郭店竹書〈六德〉“以奉社稷”補說》,簡帛網2006年2月2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41)。以上諸意見轉引自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142—143頁注[4]。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994.html

以上是关于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初讀清華簡釋文筆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7012.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