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李鵬輝
安徽大學
一
清華陸《鄭文公問太伯》甲、乙本有如下一字: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太伯》甲09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太伯》乙08
整理者注〔二七〕謂:“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讀爲‘鼠’。《春秋》言‘鼷鼠食
中国历史故事瓜田李下
郊牛’,是牢閑中有之。《漢書·楊惲傳》有‘鼠不容穴’語。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讀爲‘鬥鬩’。《詩·常棣》‘兄弟鬩於墻,外御其務’,毛傳:‘很也。’逸,訓爲放失。”[1]原書對“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字的解釋是可信的,但此字并非讀爲“鼠”,而應該是“鼠”字的異體。此字還見於《包山楚簡》,形體如下: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包山》85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包山》162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包山》180
在《包山楚簡》中其辭例分別爲:1.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公德訟宋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宋庚……2.戊寅,䣆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尹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3.競貯之州加公陽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僵馭郙……從其內容來看三者皆爲人名。人名爲某鼠者有見,如《睡地虎秦簡·日甲·盜者》69背:“子,鼠也。盜者兌(銳)口,希(稀)須(鬚),善弄,手黑色,面有黑子焉,疵在耳,臧(藏)於垣內中糞蔡下。多〈名〉鼠鼷孔午郢。”“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字,何琳仪先生分析爲:“从鼠,予聲。疑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之異文。《搜真玉鏡》‘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音野。’《包
中国历史名人陆羽故事
山簡》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人名。”[2]
中国历史人物有意义的故事
劉信芳先生:“宋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豫)。”[3]朱曉雪先生:“‘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應爲‘豫’字異構。”[4]今按,“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字形體當從何先生分析从“鼠”,“予”聲。“予”和“鼠”位置可以互換,古文字中這種情況常見。從清華陸《太伯》“爲是牢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鼠)不能同穴”這一詞例來看,“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就應是“鼠”字。清華陸《太伯》中的“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字所从予或省去八形,可分析爲从鼠呂聲和从鼠予聲。“‘予’字从呂,八爲分化符號。呂亦聲。”[5]“予”喻紐魚部字,“鼠”審紐魚部字。“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或爲加注聲符“予”或“呂”的一個注音形聲字,關於古文字中的注音形聲字可參見吳振武先生大作[6],所以“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字蓋是“鼠”字的一個異體。其中“予”字作: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清華叁·祝辭》1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集成》11327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璽彙》0112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新鄭出土戰國銅兵器部分銘文考釋》圖403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陶錄》3·614·1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集成》11930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龍崗秦簡》220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珍秦·秦》222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里耶》J1⑨981正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里耶》8-583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里耶》8-965
形。從上舉字形可以看出“予”字或在“呂”上加“八”形或在相疊的兩口下部增加筆畫來與“呂”字相區別。
二
清華陸《鄭武公規孺子》簡十六中歷字作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形,歷字本从止作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嶽麓壹·爲吏》77)形,秦文字作此形又如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秦封泥彙考》1386)。此“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字的“止”訛爲“又”,這種“止”、“又”互訛的情況在晉系和楚系文字中多見。如:
夏: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古璽彙編》3990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古璽彙編》2724
地: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侯馬》九一:五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侯馬》七五:四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清華叁·赤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13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清華叁·琴舞》03
相: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上博九·陳公治兵》6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清華叁·說命中》03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上博七·吳命》6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左塚漆梮第五欄A邊
這種互訛的現象,劉釗先生在古文字構形演變條例·訛混條例中已經指出:“古文字中又、屮、止三字經常相混。”[7]關於“歷”字的訓釋,整理者在注〔五〇〕中謂:“歷,《書·盤庚下》‘歷告爾百姓于朕志’,蔡沈集傳:‘盡也。’”[8]然而,據之來解釋“甬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受之邦”感覺有些迂曲。簡文十六謂:父曰“二三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大夫)不尚(當)母(毋)然,二三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大夫)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皆)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吾)先君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之所)付(守)孫也。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吾)先君智(知)二三子之不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二心),甬(用)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歷)受(授)之【十六】邦。”這支簡的內容是莊公對邊父規勸的回答。莊公講述先君認爲此“二三大夫”是值得重用的,先君曾稱此其爲“不二心之臣”且能以國事相託之。“不二心之臣”見於《尚書·周書·康王之誥》:“王若曰:‘庶邦侯、甸、男、衛,惟予一人釗報誥:昔君文武丕,平富,不務咎。厎至齊信,用昭明于天下。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9]我們懷疑此“甬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或許應讀爲“通歷”,“甬”讀爲“通”在出土材料中有見,[10]茲不贅舉。此“甬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和“不二心”蓋爲並列的關係。再者,“通歷”一詞又見於《史记·梁孝王世家》:“初,武爲淮陽王十年,而梁王勝卒,謚爲梁懷王。懷王最少子,愛幸異於他子。其明年,徙淮陽王武
中国历史上关于船的故事
爲梁王。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梁王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 [11]和《漢書·文三王傳第十七》:“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與太原王參、梁王揖同日立。武爲代王,四年徙爲淮陽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12]此二書所記句式近同。簡文的意思是說此“二三大夫”既是“不二心之臣”又是“通歷”先君和今君老臣,最有資格被授之邦以來輔佐鄭莊公。
所以,簡十六或可斷讀爲:﹝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邊)﹞父曰:“二三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大夫)不尚(當)母(毋)然,二三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大夫)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皆)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吾)先君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之所)付(守)孫也。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吾)先君智(知)二三子之不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二心)、甬(通)

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歷),受(授)之【十六】邦。”以上是筆者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附記:小文草成後蒙徐在國師、劉剛先生、楊蒙生先生審閱指正,謹致謝忱!
[1]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西書局2016年,第123頁。
[2]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569頁。
[3]劉信芳:《包山楚簡解詁》,藝文印書館2003年1月,第82頁。
[4]朱曉雪:《包山楚簡綜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第63頁。
[5]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567頁。
[6]吳振武:《古文字中的“注音形聲字”》,《古文字與商周文明》臺北中央研究院2002年,第223—236頁。
[7]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337頁。
[8]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西書局2016年,第109頁。
[9][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第747—748頁。
[10]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中華書局2008年2月,第466頁。
[11][漢]司馬遷撰、[唐]張守節正義、[唐]司馬貞索隱、[宋]裴駰集解:《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9月,第2083頁。
[12][漢]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6月,第2207頁。
点击下载附件:
1630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8331.html
以上是关于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李鵬輝:清華簡陸筆記二則;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31422.html。